文章详情

道地药材之岭南八味

导语:岭南八味是2016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的岭南中药材品种,这8种中药材既是广东道地药材,又是地理标志保护的药材品种,有的还是珍稀濒危药材品种,是南药的精华代表。


【巴戟天】别名:鸡肠风、鸡眼藤、三角藤等。

巴戟天是中医常用的壮阳药,以其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的良好疗效而闻名于国内外。

我国药用巴戟天,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录,并作了详细评价,惟考证其植物来源,近代学者之说颇多,意见不一,但均肯定非现代所使用的品种。1958年,侯宽昭教授通过对当时市售商品巴戟天的调查并追查其原植物,认为是茜草科的一个新种订名为 Morinda officinalis How。谢宗万同志通过对历代本草中药品种变迁的考证亦认为此种是当代药用巴戟天的"新兴品种"。据近年的调查和采集,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巴戟天近些年已有野生转为家种,主要分布于广东高要、高良、肇庆,德庆、五华、新丰、广宁、郁南、紫金、封开也有少量分布;而广西凭祥、钦州、上思;福建南靖、平和、永定、武平等产地已逐渐萎缩。

 

【何首乌】别名:地精、赤敛、首乌等

何首乌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何首乌之名见唐元和7年(公元813年)李翱《何首乌传》,早期的各种本草文献也多有记载,如宋·《开宝本草》载:"何首乌,蔓紫,花黄白,叶如薯预而不光,生必相对,根大如拳,有赤白两种,赤者雄,白者雌,……春夏采。"《本草图经》对何首乌的植物形态也有描述:"何首乌,今在处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县者为胜。春生苗,叶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夏、秋开黄白花,似葛勒花。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明代广东德庆已有人工栽培。民国时期,有首乌汁、首乌酒的产品开发,扩大了何首乌的应用。

何首乌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河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甘肃、福建、山西亦有分布。家野均有,以野生为主。 野生何首乌主产于贵州开阳、黔西、纳雍,四川万源、云阳、黔江;云南元阳、广南、泸水、福贡;广西田林、西林、乐业;湖北郧县、恩施、巴东。家种何首乌主产于广东德庆、清远、高州、新兴、浮云、廉江;湖南永州、会同、黔阳。广东德庆何首乌为道地药材。

 

【广藿香】别名:土藿香等

广藿香为我国常用中药材,栽培和应用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商品按产地又分石牌藿香、高要藿香和海南藿香三种。

广藿香药用始载于宋·《嘉 本草》。曰:"按南州异物志载:藿香出海边国,形如都梁,叶似水苏,可着衣服中。"宋·《图经本草》载:"藿香岭南多有之,人家亦多种。二月生草,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须黄色乃可收。"岭南即现在的广东省,说明我国早在900多年前就已引种栽培。

广藿香在宋代由华侨从南洋传入我国。清代广东省多栽培于广州市大塘、宝岗一带,以后又转移到广州石牌乡及东圃附近发展。主产于广东广州市郊(石牌)、肇庆、高要、徐闻、吴川、海康、廉江、电白及海南万宁、屯昌、琼山等。

产于广州市郊石牌、棠下等地的广藿香,加工十分考究,产品在形、色、气、味等方面一直保持优质,为地道药材。

 

【广陈皮】别名:新会陈皮、橘皮。

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汉族传统名产。当地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为芳香。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经药检部门初步化验结果表明,由于土壤条件、栽培技术、农田气候的差异,新会产的陈皮与外地移植新会柑的陈皮,其形状组织结构虽然相似,但挥发油所含的成分及品味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药用与调味效果就相差很大。

新会是陈皮的道地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在历史上被定为贡品,享誉华南、港澳台、美加、东南亚等地 。人工驯化栽培始于13世纪。2007年,新会陈皮生产规模近万亩,全区新会柑果品产量超1.5万吨,年加工陈皮量达千吨,年出口量达400吨,初级产品年产值4000多万元,从业加工经营户不断增加,已开发了陈皮的多系列产品,形成销售、研发和加工龙头,新会陈皮全行业年产值已超亿元。

2006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并公告新会陈皮产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保护新会陈皮产品品牌、质量特色和种植规范,保护无形资产的交织,防治假冒伪劣产品的产生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阳春砂仁】别名:春砂仁、阳春砂。

砂仁是我国常用南药之一,有1300多年的应用历史。

春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的果实。阳春砂为半遮荫植物。阳春砂简称春砂,广东省阳春市特产。以花及果实入药。春砂仁还可以作为菜的佐料,可以提高其营养价值。

春砂仁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的宋代出版的药学著 作《开宝本草》中就首次记载了春砂仁的药物功效,云其可开胃醒酒食,安胎治恶阻,行气止痛,和中止痢。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称春砂仁为化酒食之妙剂,因其辛温行气而使酒食随之而化。明代万历年间的《药鉴》称春砂仁为安胎之妙品。后世的各类医药方书中均有记载,把本品作为健胃行气,和中安胎,燥湿止泻的要药。近代医家焦树德更发前人所未发,在他的著作《用药心得十讲》中认为春砂仁与肉桂有相同的作用,指出“引火归元时用肉桂,引气归肾时用砂仁,用来治肾不纳气的咳喘气促。

阳春砂主要分布于广东、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福建亦有分布,多为栽培。主产于广东阳春、高州、信宜、广宁、封开、新兴、云浮、丰顺、佛冈;云南勐腊、勐海;云南马关、潞西、瑞丽;广西防城、武鸣、隆安、百色、扶绥、灵山、钦州;福建长泰、同安、永春;四川合江、青神、宜宾、雷波;贵州沿河、关岭亦产。

广东阳春、信宜、高州产量大,质量好,以阳春蟠龙金花坑产品为地道药材。

 

【广佛手】别名:佛手瓜、佛手参

广佛手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成熟果实,是佛手中的一种,因果实形似拳状或手指状,故名“佛手”。其性味辛、苦、酸、温,具有理气健胃、镇呕祛痰之功,治疗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咳嗽、痞满等症,为我国传统中药。广东地区种植的佛手为“广佛手”,为广东地道药材“十大广药”。

佛手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应用和栽培均有较长的历史。佛手在我国分布较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安徽、贵州、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苏均有栽培。主产于四川江津、永川、沐川、犍为、宜宾、云阳、开县、合江;广东肇庆、高要、四会、云浮、郁南;云南昆明、玉溪、楚雄及广西田林、东业、隆林。

以四川江津和广东高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广东高要所产广佛手质量亦佳。

 

【化橘红】别名:化州桔红、橘红

化橘红,即广东化州橘红,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 “光七爪”“光五爪”。夏季果实未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将果皮割成5或7瓣,除去果瓤及部分中果皮,压制成形,干燥。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栽培于丘陵地带。主产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医药著作记载入药的橘红是指化州当地所产品的橘红。2006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化橘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沉香】别名:蜜香、栈香、沉水香等

沉香,是一种药材名,为瑞香科沉香属沉香、白木香含树脂的木材。木材与树脂,可供细工用材及熏香料。 其黑色芳香,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故称“沉香"。 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 沉香种类多样而珍贵,是供佛修持的最佳圣品。

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国外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国产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喜生于低海拔的山地、丘陵以及路边阳处疏林中。为广东省首批立法保护的八大品种之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康美中药城的观点和看法。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无意中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客服,本站查明后将及时删除!

2

评论